摘要:本文旨在探讨榆林市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新成效。从城市垃圾分类、河道水质治理、土地整治、环境监管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,详细介绍榆林市在生态环境方面的取得的新成果,呈现出一个生态文明建设的全新风貌。
1、城市垃圾分类
近年来,榆林市在城市垃圾分类方面大力推进,如今市区垃圾处理系统逐渐完善,市民的垃圾分类意识不断提升。2019年,榆林市已有60个小区成功实现垃圾分类,垃圾综合利用率得到有效提升。同时,城市街道设置了大量垃圾分类桶,中央厨余垃圾、旧衣物等可回收物的回收率也居高不下。
在垃圾分类的基础上,榆林市还对城市垃圾焚烧厂进行改造升级,提高垃圾焚烧效率,实现废弃物零排放,做到垃圾“减量化、分类化、资源化”处理。
总之,榆林市在城市垃圾分类方面的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成果,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作出了积极贡献。
2、河道水质治理
2015年以来,榆林市全面推进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,河道水质得到有效改善。2018年,榆林市针对城市江河湖泊等水域缺乏综合治理的现状,加强了污水治理,加大投入,在保留河道自然风貌的基础上改善水质。目前,榆林市的主要江河湖泊水质达到国家优良标准,城市水环境整体质量得到显著提升。
为了增强水质治理的持续性和稳定性,榆林市同时加大了河道保洁力度,保证河道水质的长效稳定。市民的环保意识不断提高,自觉参与城市水环境的维护工作,进一步净化城市水域。
3、土地整治
榆林市在土地整治方面也做出了积极的探索。通过加大土地调查和整治力度,实现土地的有效区分,保障了土地生态和环境安全。同时,榆林市还开展了大规模的城市绿化行动,加大绿地面积和植被覆盖率,使城市更加宜居宜业。
值得一提的是,随着植被恢复和水源涵养功能的发挥,榆林市的生态系统正在逐渐恢复,荒漠化得到了有效遏制。
4、环境监管
榆林市加强环境监管,推进绿色生产方式,有效提高了环境治理的效果。在惩罚力度加大的情况下,涉污企业不断减少,实现了生产要素和环境资源“双受益”,市民的生态环保意识得到了有效提升。
榆林市依托技术手段,大力加强大气、水环境和土壤污染监测,同时建立全市联合执法机制,形成了协调联动、监管无缝等外部引导机制。这些措施有效促进了环保行业的健康发展。
总结:通过以上4个方面的介绍,我们可以看出,榆林市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新成效。未来,榆林市将持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,为实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做出积极贡献。
本文由:WRITE .AS 提供